2)第43章 茶引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管控食盐那样管制茶叶生意,卖个茶叶还得先找官府买钞引,那她还有什么戏?

  作为一个身家暂时只有一两银子的孤女,她哪里来的门路和成本去买钞引?

  茶叶生意的暴利在于销售环节,而非生产环节。她要是不能拿到销售权,就只能捏着鼻子做茶农,辛辛苦苦种茶制茶,然后以低廉的收购价卖出去,坐看大茶商赚得盆满钵满!

  要真是这样,她宁可不做这门生意!

  魏广仁微讶,不得了,外甥女居然还知道茶引这词儿?

  考秀才和考举人不同,前者比较死板,考的是四书五经的背诵、解读,考写试帖诗、杂文什么的,还有算学、律学这种教偏门但实用的,策问也写但占比不重;后者考试内容大体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加入了诏、判、表、诰这些公务应用文,时务策论也会调高考试权重。魏广仁虽然不善经营俗务,但他伤腿是在院试通过后的第三年,期间他写过大量策论文,自然不可能对朝廷政策一无所知。

  这些年天灾频率不算高,国库大抵还算丰盈,皇帝也不是那种到处建行宫、年年选秀的昏君,朝廷没有大搞苛捐杂税的必要,百姓的日子整体都还过得下去。赋税大体分为田税、商税两块,后者又以盐茶丝酒瓷这些为大头。

  本朝立国前几十年,朝廷确实推行过茶引法,虽然快速充盈了国库,但对茶叶生意的长远发展却是弊大于利。茶叶并非食盐,不是家家户户的必需品,单价远比食盐高,官府又不像管控盐价那样管制茶价。

  总之,茶引制度推高了茶叶价格,导致市场需求开始萎缩。茶引法还“催肥”了大茶商,毕竟很多小茶商没门路拿到茶引,渐渐被挤出市场。久而久之,大茶商的定价权愈发无可撼动,也就形成了无形的垄断。价格越来越高,吃得起茶的普通人也越来越少,茶叶生意几乎成了达官显贵、富商巨贾的专属物,一种另类的身份象征。

  即便魏广仁和其他书生都没学过经济学,不晓得垄断这词儿,但他们当中不乏聪明人,都能看出点门道。

  当一种实际价值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被炒到天上去,消费者群体也被压缩到很小的一个规模,那么,它的消费生态其实是很脆弱的,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遭到重挫。

  比如说,本朝第三位皇帝德文帝是个嫉恶如仇、作风强硬的明君,掌权后就开始整肃贪、腐,成效卓著。大批贪官污吏倒下,被抄家,性命都保不住,哪里还顾得上吃茶?

  当时的茶叶市场最大主顾们一下子没了小半,都被杀头、流放、下大狱了。其他还在位子上当差的人也心生寒意,不敢再像过去一样享用这样昂贵的茶叶。毕竟,你能吃得起这么贵的非必需品,御史是不是可以合理怀疑你私下贪污了呢?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