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百零二章 吕夷简的用意(上)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时候,但羌人取名为半春相公。等于替泾原路送来半个春天。之所以是半个,是因为战事不休,死了许多子弟,不然就是“全春相公”。

  “好茶。”

  “我这里还有几张饼,若喜欢,安道兄可带两张回去。”

  “谢过。”两人家境差不多,都是大家出身,张方平也不在意,随口答道。

  “现在要等一场集风?”

  “东风?”

  “是等富弼这场东风吹来,夹山那边就可以发动了。具体的过几天,我会召集诸位,仔细协商。现在还来得及,秋收未上来之前,元昊是不敢发动对泾原路的战役。”

  “好。”

  “安道兄,我与你再说说免役法的事。”

  “请说。”张方平正襟危坐,自郑朗在太平州与杭州两州开免役法,有更多的知州知府上书请朝廷也试行之,在朝堂上引起争议。随着西北战役打响,这时候没有一个人敢再说执行免役法了。虽然有人看到杭州与太平二州实行免役法带来的便利,只好隐忍不发。

  郑朗又将免役法的种种弊端说出,不以为它就是好的,若执行不当,比银行带来的争议会更多。

  “各地情况不一样,南方人喜吃稻米,北方人喜吃面食,草原上人多吃肉类,能不能统一执行某一政策?”

  “行知说是江东?”

  “正是,若将全国分成五等,江东因为开圩成功,渐渐脱颖而出,太湖流域自唐朝以来,就富甲天下,还有扬州、京畿与益州,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富裕场所。”郑朗正要说主题,施从光从外面走进来,说道:“学士,那个时家娘子说了,跟学士可以,但她要学生送给她几幅大字。

  张方平一哆嗦。

  郑朗如今的字风靡天下,可除了公函外,很少有字外露,公函或奏折要存档的,不可能拿出来流传。越少人们越觉得稀罕,刘六符用字来说郑朗,也是半真半假之言。有契丹喜欢书法的贵族,同样用重金向宋人索购郑朗的书法。

  要郑朗的大字,是那家的小娘子?

  施从光同样愁肠百结。

  不要说官威,在宋朝初期,几代人君重视内治,官员不敢作威作福,即便贪污勒索,也是巧立名目,变相的鱼肉百姓。象强抢民女,公开强夺民宅民田,恶霸敢做,官员不敢做。有,多被言臣弹劾。森严的言臣机制,使得官员也不敢在百姓面前摆什么架子。

  不怕官的百姓有之,自家小主人不摆架子,不怕的百姓更多。

  郑朗也不喜百姓畏惧自己,何必?

  但郑朗是主动收留他们夫妻,还授之格物学,弄不好就能飞黄腾达了。比如自己,与仝明经手市易,已经被朝廷注意,授官成为早迟的事。

  这两口子很好,居然象割肉一样。果然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郑朗也气得哭笑不得,提起笔写下四个大字:自知之明。

  对施从光说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