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92章 衔环_新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庭院里就多了四枚玉环,父亲信誓旦旦,说是黄鹊送来的……

    此事越传越开,杨宝年长后得举孝廉,这个传说出力颇多,这运营养望能耐,可比某个让梨的家伙强多了。

    窦融却不管这事的真假,只引申道:“弘农有衔环,而我河东,古时也有结草报恩的故事,窦融曾受杨公恩惠,一年前若无杨公之助,融必不得入函谷,更不会有今日,岂敢不结草衔环以报?”

    杨宝岂敢受?连忙反拜道:“窦太守才是杨氏的救命恩人啊,结草衔环之事,当由杨宝来做。”

    杨宝一年前还心念汉朝,做了绿汉的”弘农太守”,并协助王常出兵,可随着刘伯升大败,王常失势,杨宝也瞅出绿林没前途,开始与一河之隔的窦融勾搭起来,这不,三月份得了窦融通知,还派了弟子悄悄赶赴长安参加文官考试,入了乙榜。

    这之后杨宝更加积极与窦融联络,促成易帜,才有了今日弘农城的不战而下。

    这也是第五伦让窦融居中统筹这次战役的缘故:崤函是一条线,很容易在进军途中被一个点卡住,并不是任意清算的好地方,沿途的豪右,就得靠窦周公去一一搞定。

    窦融与杨宝在那各自推让,都说对方于自己有恩,最后总算达成了共识。

    “杨公,你我皆是黄鹊。”

    “而新室是大鸱鸮。”

    “绿林是小蚂蚁。”

    “吾等皆为魏王所救,亦要结草衔环以报之!”

    站在弘农城头,看着魏军顺畅通过,舟船继续向东,窦融动情地说道

    “杨公,过去如何不要紧。魏王说了,都既往不咎,只要记住,魏王来了,苍天就有了,魏王来了,弘农就太平了!”

    ……

    说是想当曹参,但窦融还是在萧何的路上越走越远,在弘农的表演,他自己都说不清几分真几分假。

    过了弘农后,窦融继续走水路,船只顺流而下,行了几个时辰后,河道变窄,但奇怪的是,水流反而更缓慢。

    这就意味着,当初晋国“假虞灭虢”的茅津渡快到了。

    按理说,顺河而下,能一直行驶到洛阳去,但过了茅津后,舟船却必须立刻减速,因为前方有一个著名的天险:大禹治水时留下的砥柱山!

  &em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