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两支班机_二战之钢铁奏鸣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是:冷战初期,苏联是“小型弹链机枪派”的拥趸,搞出了像品,但后来苏联却转投了“重型突击步枪派”,拥抱RPK去了。美国正好与苏联相反,先是在础上搞出了作为班用机枪用的M14A1,之后却皈依了“小型弹链机枪派”,捣鼓。

  在海伦娜看来,苏联“叛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枪族化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机械化大纵深作战作战时,班用机枪伴随突击的重要性超过了持续输出的重要性(持续火力可以由车载机枪或者机炮提供)。至于美国转身的原因嘛,一方面是因为小口径弹药的东风,另一方面估计是因为度让山姆大叔一时间对“重型突击步枪派”失去了信心(的基础上加了个两脚架,加了个枪口防跳器,改了下握把就交差了,就冲着这敷衍的态度也不可能好用啊)。

  在本位面中,深知枪族化好处的海伦娜主观上还是比较倾向于“重型突击步枪派”的班用机枪的,但是对于“重型突击步枪派”的班用机枪持续压制能力偏弱的问题,海伦娜却无法视而不见,毕竟传统上德军班组战术都是围绕着机枪火力展开的。如果班组中的机枪火力突然从一挺发射全威力弹的通用机枪缩水到一挺发射中间威力枪弹的弹鼓机枪,这中间的火力落差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难以依靠班组战术机动性的提高来弥补。

  不过海伦娜是不会就此放弃的,在研究了上个位面各国的班组火力配置之后,民主德国的班组火力配置进入了海伦娜的视野……

  原先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华约成员国的部队在操作弹链供弹的,需要一主一副两名射手。现在弹匣或弹鼓供弹的要副射手了,于是重视机枪火力的民主德国又给步兵班组加了一挺。

  相比两名机枪手共同伺候一挺机枪,每名机枪手各操作一挺机枪的好处不言自明。虽然单挺续性不如RPD机枪,但两挺射击,这就能提供连续不断的火力压制了。海伦娜准备采用的正是上个位面民主德国的这一做法,将德国步兵班组中的那一挺使用弹鼓或者长弹匣供弹的班用机枪。至于剩下的部分,只需要借鉴上个世纪*********置就可以了:班长和副班长使用突击步枪,其他士兵使用半自动步枪。上个位面60年代,共和国的军队刚刚实现骡马化。步兵班组的常见配置是班长和副班长各一支56式突击步枪(仿制AK,当时中国称冲锋枪),两名机枪手操作一挺56式班用机枪(仿制RPD机枪),其他人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

  至此,德国未来步兵班组的火力配置就差不多可以确定下来了:班长一名,携带一支突击步枪;副班长一名,携带一支突击步枪;机枪手两名,各携带一挺班用机枪;步枪兵六名,各携带一支半自动步枪。

  总的来说,海伦娜的这一火力配置方案基本上就是借鉴上个位面东德的一些做法,对上个位面六十年代共和国步兵班组火力配置进行调整的产物。相比*********,该方案将两名机枪手共同操作一挺弹链机枪变成了两名机枪手各自操作一挺弹鼓机枪。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