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38章 少年,去学造船吧_回到过去当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挺能识字的吗?怎么这个你看不懂啊?”

  报童有些不好意思的挠挠头:“没爹没娘的娃哪有钱去读书,这些标题都是报馆里的老人,让我们死记硬背的,时间长了便能认识几个常见的,这么多文字的东西我们还是看不懂。”

  男子郑重收起报纸,将其夹在胳肢窝里,语重心长道:“那你更应该去报名了,只有通过学习这一条路,你才有机会改变命运,想翻天换地就去找程教授!”

  报童似懂非懂,脸上写满了迷茫二字。

  不过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善意,认真道:“谢谢先生。”

  男子笑呵呵道:“用不着谢,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不过机会难得,你可要抓紧哦,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说完这些话,男子并没有继续劝下去,而是从自己的钱包里面拿出来一张大额纸钞,郑重地放在报童手里,将所有刊登程诺这份信息的报纸都给买了下来。

  “男子汉大丈夫,说到做到,你继续想吧,我这边有事就先走了,日后我们有缘再见。”

  此时的报童猛然惊醒,手里紧紧攥着钞票,对着男子的身影大声问道:

  “先生,请问您尊姓大名?”

  男子没有转身,而是在空中摆摆手: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竺可桢是也!”

  ……

  另外一边,程诺还不知道自己自己的一篇招生宣传,在外界引起了多大的轰动,还在和陈兆锵等人商谈着合作细节。

  “一句话,我们不重在造而重在学!”

  程诺拿着铅笔敲敲桌子,继续发表着自己的见解:“我们造船不单单是为了造船,而是想重新获得制造和驾驶技术,积累相应的经验,并通过造船培养杰出人才。

  然后将其中的知识进行总结,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业体系。”

  黄炎培本来对职业教育就很看重,如此更是无比赞同程诺的观点,但在经费问题上又谨慎道:“好虽好,但我们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做,资金会很紧张,到时候我担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程诺摇摇头:“不说我们之前已有的投入,单单现在四艘轮船计费每吨作价195美元,共计780万美元,只要我们合理安排,是可以在保证如期交货的同时,保证人才有序培养。”

  陈兆锵摇摇头:“盲目的乐观是不可取的,大名鼎鼎的求新船厂,就因为经费问题而不得已要改为中法合营,看样子对我们有益,可实际上很早就被法国佬控制,我们的华人董事,早就有名无实。”

  求新船厂别名上海求新机器厂,其创办人为朱志尧,出身于上海沙船业世家,沙船为中国古代特有的船型,是清代承担漕粮海运的主角,乾嘉年间,上海沙船业有“朱王沈郁”四大家,以朱家居首。

  不过在朱志尧的时代,沙船业务已为轮船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