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0章 记住这一声炮响_重生我打造全球第一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急火燎地回去过了一个年,加上又是刚刚才坐了好几个钟头的长途客车从省城回来,林和平确实有些乏力。不过办公室里,听到王皓慢条斯理的声音没有一丝烟火气,似乎对于九城那边突如其来的动作并没有太多的怨气,多少还是令他有些意外。

  而且,听到王皓和盘托出的计划,尽管林和平按照他对王皓的了解,心底早就预计他可能会有所想法,但是仍然不免吃了一惊。

  以市场换时间?把优鱼库在整个东江省的代理权卖出去,转而扩张每日生鲜的市场规模。

  这在林和平看来,显然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事情,不过居然给王皓办成了!一时间,林和平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不过对于王皓想通过集资的方式来完成蔬菜大棚扩建的想法,他却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那根据你自己的估算,如果要在乡里扩建100亩大棚的话,大概需要多长时间?马上乡里就要修路,人手上肯定是会有些冲突的。”

  既然已经确定九城那边的计划属实,那眼下对于王泥湾来说,最重要的自然就是时间问题。

  只要时间上能够压过九城那边,自然就不用担心市场受到冲击的情况。

  办公室里,王皓显得有些信心满满。“如果资金按时到位的话,最多不超过4个月,到清明节前后,大棚里的蔬菜就能进入成熟期。”但是说完却突然皱了皱眉头,因为脑子里猛然意识到另外一种情况存在的可能。

  “林叔,如果我主动跟九城那边合作,你觉得这种可能性有多大?”

  实际上,对于九城县政府突然要搞蔬菜大棚的这个想法,王皓从内心来讲还是很有些认可的,想法是实在,而且找的时机也正合适。

  就目前来讲,抛开整个国内的大环境不说,仅仅南方省对于蔬菜生鲜的需求无疑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一方面是跟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式有关,改革开放经过将近二十年,农村里暂时不说,至少在城市范围之内,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明显已经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用马克思的话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客观条件的变化必然会带来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发展。两块钱一斤的蔬菜,以前无人问津,甚至会谈彩色边,但是现在不敢说人人都能接受,但是在小范围之内趋之若鹜也不是不可能。

  另一方,相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而言,目前南方省的蔬菜生鲜,尤其是反季节蔬菜的供应能力其实还是比较薄弱的,这一点从春江市的市场就能管中窥豹可见一般。

  “我的意思是,我们可以主动跟九城县政府取得联系,他们在政策上有优势不假,但是在技术上,以及经营管理的经验上肯定有所短处。”

  然而,林和平闻言也没迟疑立即就摆了摆手,“这个办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