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八章 国学之争(第一更)_近身狂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辩学的开山祖师,他和墨家一般曾努力钻研宇宙间万物构成的原因,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墨子·经说下》说:“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两则为一,实为异曲同工之妙,墨家认为“中”(中心点)到相对的两边的终点是“同长”的。《墨子·经上》说:“中,同长也。”而惠施反驳说:“我知天下之中央,燕(当时最北的诸侯国)之北,越(当时最南的诸侯国)之南是也。”因为空间无边无际,无限大,到处都可以成为中心。这可谓是最早的辩学形成。《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和《经说下》可谓是最早的辩学书籍。”

  “唐大师,我问你何为辩学,你老是跟我背那些古文典故,是何用意,似乎无典故你无法自圆其说,无法解释啊。”狂风道长一席话似有所指。

  唐昊却是摇了摇头。

  “狂风道长,你这就错了,我是以辩学的形成来和你解释何为辩学,古为辩学,现为辩论,同是一个意思,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世上有难事,一为将别人钱装进自己口袋,小偷和抢劫犯可以做到,二为将自己的观点装进别人的脑袋,这为最难,辩学最难的就在于将自己的观点输入到别的脑袋,让别人赞同自己的说法,观点。就如同狂风道长的,我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为正确,你却是认为我是错的,我们两之间的辩论,也可以称为辩学。”

  狂风道长张了张嘴,发现眼前的年轻人确实不简单,看起来外表普通,没什么城府,实际上内心逻辑之慎密实在是超乎狂风道长的所料,想到这里,狂风道长不由正视起眼前的唐昊来。

  “唐大师,自如此,我当想问,唐大师竟然为国学副馆长,自是明白国学为何意了。”

  一旁的周博文见到狂风道长竟然把话题扯到他们国学上来了,顿时眉毛一竖,当场就想要发飙。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在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孙诒让在其所著《周礼·正义》中指出:“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实际上国学在古代实际为我们现在的大学,而国学释意广泛,有无穷之意,也可以用来对现在所有学派,所有文化的统称。”

  “用来对现在所有学派,所有文化的统称。”狂风道长神色一变,转头看了眼不远处同样神色变化的墨非,他等的就是唐昊语病。“唐大师,你那是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