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章 忠孝难全,义士奔赴仁主_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忠孝难全,义士奔赴仁主

  原本孔融是不信的。

  青州在册的户口两百余万人,其中一百万人当了黄巾,这搁谁谁会信啊?

  但现在,孔融迟疑了。

  以孔融对郑平品行才智的了解,郑平不是个会哗众取宠的。

  既对时事有远超常人的敏锐,又能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案,而且还会将其付诸于行动。

  虽然暗讽了北海郡文气过载、武气不足,但郑平又告诉了孔融如何解决北海郡即将面临的危机。

  东莱名仕太史慈的名声,孔融早有耳闻。

  孔融原本就有意征辟太史慈的,得知太史慈去辽东避祸还十分的惋惜。

  但郑平却言,太史慈今年必定自辽东返回!

  太史慈是中平四年得罪州家而避祸辽东,郑平是中平三年出游诸州郡。

  这岂不是在说,郑平在中平四年就预料到了青州的黄巾祸事,因此才会跟太史慈誓约?

  再联想到郑平有意推举刘备当青州刺史,孔融心中更惊疑了。

  仅仅只在高唐县跟刘备偶遇,就敢断言刘备当青州刺史才能救青州。

  这如果不是提前预知到了青州的黄巾祸事,又如何敢这般武断的替刘备扬名?

  甚至于,来剧县下聘礼,目的都是为了借助孔融在官场的人望而去更换青州刺史!

  而现在,郑平刚得到刘备的来信就要去剧县,都不肯在剧县多留一晚。

  种种反常的言行,以及今年雨水较少的天象气候对秋收的影响,都让孔融不得不重新审视郑平对青州百万黄巾祸事的断言。

  郑平敛容道:“小侄对青州百万黄巾的断言,太过于惊世骇俗,这世间少有人会信,毕竟这是尚未发生的事。”

  “然,先贤早有训诫,积谷防饥,未雨绸缪,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青州的黄巾,上至刺史,下至县令,大都以为只是小患,认为其跟普通的盗贼土匪没什么区别。”

  “只要各县加强武备就能轻易征讨,甚至于不少官吏还会选择跟黄巾贼匪勾结牟利。”

  “宗都尉征讨黄巾已久,但这北海郡的黄巾贼却是越来越猖獗,叔父得反思啊!”

  “北海郡有叔父治理都尚且如此,其余州郡又岂会乐观?”

  最后一句,郑平略有吹捧之意了。

  但说话的艺术,本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以达到目的为基准。

  刚而易折,柔则长存。

  适当的吹捧,会让意图更容易实现。

  孔融长叹一声:“本相志在勤王靖难,如今却连北海郡的黄巾贼都不能平定,反而让黄巾贼越来越猖獗,惭愧啊!”

  “显谋贤侄的谏言,本相会认真考虑的。”

  郑益的眼神则是多了几分担忧:“显谋,你准备带多少家兵前往?”

  “来剧县的家兵只有两百人,还是太少了些。”

  “不如再回高密抽调两百家兵如何?”

  中平元年,张角聚众反叛,朝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