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5章 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_三国:刘备谋主,谋尽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借粮救民,吾辈义不容辞

  “青州黄巾并非一时之祸,叔父也不必过于自责。”郑平微微敛容:“当务之急,是讨论下如何安置这城外的十余万流民。”

  孔融为之一凛。

  这黄巾贼虽然退去了,但这十余万流民却还在城下。

  “玄德,你有什么想法?”孔融没有问郑平,而是看向刘备。

  自郑平第一次入剧城,就在替刘备扬名,更是想让刘备当青州刺史。

  孔融也想知道,刘备会如何处置这群加入了黄巾的流民。

  刘备不假思索、语气多了几分沉重:“食汉禄,救汉民,是我等天职。百姓因为缺粮而受黄巾蛊惑,不得不四处流浪觅食变成流民,本就已经很可悲了。”

  “倘若我等见危不救,流民就只有死路一条,于心何忍!”

  “击杀贼首张饶,我们得了些粮食,大约能让这城下的流民吃上四五日。”

  “不知文举公能否再筹措一些粮食,用于安置流民?”

  刘备言语中,已经将这群黄巾流民定义成受黄巾蛊惑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流民,而不是将其视为黄巾降卒。

  这称呼上的改变,也是刘备对这群流民的态度。

  孔融有些吃惊。

  平心而论,孔融对这些流民的处理,基本就是让其各自返乡、然后颁布政令让各县乡官吏妥善安置。

  看似没什么毛病,但其实书生气太重。

  若返乡就能有吃食,又何必当流民?

  因此在听得刘备说要筹措粮食的时候,孔融是震惊的。

  “玄德,你可知安置这些流民,要多少粮食?”

  “不仅要让他们挨过今年的冬天,还得助他们来年耕种,然后一直到明年的秋天,才可能让流民们自给自足。”

  “即便老夫能筹措一些粮食,又怎么可能让这十余万流民吃上一年?”

  “以老夫本意,发放流民几日口粮,让其各自返乡觅食,亦或者去别郡投奔亲戚。”

  如常理说,孔融的处理办法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

  毕竟给十余万流民提供一年的粮食,没有哪个郡国的太守国相敢拍着胸脯保证。

  能给流民发放几日口粮,让其能返乡或者投奔亲戚,已经是孔融的“仁德”了!

  然而,这并非刘备想要的结果。

  刘备轻轻摇头,敛容凝声:“文举公,我自高唐县入北海国,沿途流民遍野,饿殍遍地。家中尚有余粮的,对流民畏之如虎,流民们又哪有亲戚可以投奔?”

  “发放几日口粮,固然能彰显仁德,但也只是让他们晚几天饿死,改变不了大势的。”

  “待口粮耗尽,要么饿死,要么易子而食,如此惨状,文举公真的忍心吗?”

  孔融沉默。

  刘备说的,孔融又何尝不知?

  即便不忍心又能如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府库中没有足够的钱粮啊!

  良久。

  孔融凝声叹气:“玄德,老夫并非心狠之人!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