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九九章 郁闷的英国人_1635汉风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粮食太少,先决条件导致他们不可能养活太多的人口,所以或是生不出来,生出来也养不活。所以在经济不发达的时期,才是“民以食为天”,有多少粮食就有多少人。

  欧洲为什么粮食产量低?原因很多,但第一个就是气候不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这主要是光照问题造成的,无法改变。所以造成光合作用不强,水稻这种需要强烈光照的就很难大规模推广,种了也活不了。

  其次就是土壤,这都先不谈什么土地肥沃,就看为什么古代文明都出现在大河旁边?主要就是土地容易翻耕,否则以古代的人力效率,太低,根本就种不了多少面积。从这点来说,中国的黄河流域比欧洲大部分地区强太多了。普通人拿着工具就能翻动,有了牛之后就更方便,一人一牛足可以操作。

  欧洲呢,除了地中海沿岸的土地沙化率合适,其他地区大多都是湿重土地,粘性大,耕着太费劲。甭说人力了,就是连牛都费劲,所以欧洲的犁至少是两头牛,多的得四头牛才行。可牛也得吃草啊,就算是欧洲土地适合种草,那也耽误了粮食收成。所以欧洲文明只发源于地中海的希腊和罗马,其他地方都是蛮荒之地,就适合骑马打仗开大船--搞抢劫。

  最重要的一点来了,以上的条件都可以克服,无非是找到适合的农作物和多两头牛罢了,没什么难的,傻子都想得到。

  但土地耕种时间久了,养分会逐年减少,变得贫瘠起来。而欧洲农民根本不会用粪便肥田,更不懂发酵的方法,以至于让土地的生产效率缓慢下降。根据统计,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内,种子和粮食的产出比才5倍左右,甚至只有两三倍,这种不种的,好像都没什么意思了,每年留完种子后,就没几口吃的了。而中国呢,从隋唐时期的产出比就至少在20倍以上,这种地才划算。

  所以欧洲自古人口少,就是因为气候不适合粮食作物、土地又不好耕种,然后还不懂“做屎”的手艺,所以产量上不去,也就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

  广宁堡位于爪哇岛西北边缘,本来就有火山灰覆盖,土地较为肥沃,可勤劳的移民们仍旧不断将各种积肥和来自狗儿岛(今澳洲圣诞岛)的磷酸矿往开垦出的耕地里堆积,再加上细心的打理,这地里的庄稼自然要比附近土人农田里作物长势更为喜人。

  按照此前与万丹素丹王国签订的租借合约,广宁堡租借时间早在三年前便已到期。为此,齐国曾派了代表与万丹素丹国商议,将租约延期至十年。

  可出于对齐国势力的忌惮,万丹国的素丹死活不同意,坚持要求齐国退出广宁堡,恢复万丹的“国土完整”。

  好容易在巽他海峡占据了一处要点,控制了通往汉洲本土的关键航道,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