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2章 大汉英雄纪念馆_大汉大忽悠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这里足够豪华舒适,派华佗带领医学院的师生进行救治,而阵亡将士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北宫德阳殿。

  德阳殿,北宫正殿,汉明帝永平八年落成,是北宫规模最大的建筑,南北宽七丈,东西长三十七点四丈,可容纳万人。台阶高二丈,花纹石作坛,白玉砌台阶,黄金铸成的柱子镂刻着三带缠绕的花纹,并套以橘红色。屋内墙壁上画着优美的图案,红漆梁上镶嵌着青色翡翠,并引洛水注于殿下,这就是“珠帘玉门如桂宫”。东汉文学家,图书馆管理员李尤曾在《德阳殿铭》一文中写道:“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侧,弘涎弥光。大汉体天,承以德阳。崇弘高丽,包受万方。内宗朝贡,外示遐方”。

  如果说京师洛阳是大汉之心,皇宫是京师之心,那么德阳殿就是皇宫之心!如今,它成了祭奠殉国将士的灵堂……

  这个皇帝一向不按常理出牌,大家慢慢的也都习惯了刘汉少胡七八搞,但是把皇宫里最气派的宫殿改成灵堂,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别说爱卿们有颇多微词,就是汉正军的将士们都不敢想象,能得陛下荣恩至斯。

  其实刘汉少的想法很简单,现在南宫全部是办公区,东、西两宫是爱卿住宅区,北宫两侧住的是三府重臣,只有北宫中轴线上这一排大殿还空着。如果重新为阵亡将士修建陵墓,劳民劳力,费工费时,最重要的是,假如皇宫是尊贵之地,就应该住着最尊贵的人,昭告世人以及所有后来者,这个国家有英雄,这个民族有英雄!

  英雄就在国家之心,英雄就在国人之心,使后来者可以祭奠,可以缅怀,更最要的是,可以传承!

  不出所料,王允出言反对,然而又出人意料,王允并没有发脾气。或许是因为“死者为大”的观念,王允只是犹豫着提出,是不是规格太高了,毕竟阵亡的最高将领只是一个旅督。即便如此,吴匡依然眼圈红红地瞪着王允,因为牺牲的就是他的旅督。

  刘汉少记得那个叫华子的旅督,也是当初北邙学校的小娃,假如自己没记错的话,他今年应该还不满二十二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阵亡将士,为国家而战,为百姓而战,不负自己的誓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重于泰山。英魂不灭,佑我大汉,他们应该……与世长存!”

  理儿是这么个理儿,可是听着皇帝的意思,好像还不止是要把宫殿改成灵堂,而是改成祠庙,阵亡将士的骨灰以后也会一直安放在此,供人祭拜。这……即便是皇家太庙也不在皇宫里啊。皇宫是活人住的地方,现在却和死人搅在一起,而且还是这么多死人……

  左相黄琬奏道:“陛下,将士为国而死,该当供奉祭拜,可在城外择一处山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