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52章 被催生的报刊业_大汉大忽悠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让他们都尝尝骂人与被骂的滋味。”

  …………

  话虽这么说,但是还把三学院和太学院挤在一起的话,这么多娃们,血气方刚的,难保每个人都能够遵守“只哔哔,不动手”的高级规则。工学院那边校墙都磓塌了,王匡不分白天黑夜的派人守着,既便如此也吓得睡不踏实。所以,和杨彪、蔡邕商议过后,刘汉少还是先让三学院搬迁到了曾经的三公府,暂时安顿下来,等到新的三所学院建好之后,再搬过去。

  表面上看,孔融胜出一局,成功夺回了太学院的地盘,但是想要新建太学院的事,刘汉少压根没提。就你们这帮榆木脑袋,还想用新房子?老院里呆着吧,啥时候屋子塌了,兴许能够砸醒你们。

  再但是,麻烦还没解决完呀!

  三所学院新校址划拨的那些地方,原本也有百姓有田地。

  根据立法司修订的律法,屯田户家里的地,一般每户是五十亩为上限,不能拆分继承田地,只能继承与国家签订的租约,这也是防止将来田地又被豪门富户慢慢蚕食侵吞的策略。假如遇到征地用地的情况,则属于国家违反原有租约,需要首先征得户主同意,再在至少双倍赔偿的前提下,与户主商议究竟是换地,还是赔钱。

  如果要征的地,是从前就认定的私人田产,那就简单好办多了,商量着怎么跟人家买地就行,但是,千万要记得,公平买卖,自愿原则。

  好在百姓们深明大义,胆小怕事,即便是私人田产,也没人敢狮子大开口,随便乱要钱。更何况还是陛下要兴建学院,说不定就有谁家的娃在里边上学,所以大家都积极配合,很乐意搬家。可是即便如此,刘汉少也觉得头晕眼花,失血过多,因为即便是屯田户,至少也是双倍赔偿啊。

  哎呀妈,以前都是朝廷管咱们收税赋,现在居然能见着回头钱了,这帮曾经被安置的流民居然变成了拆迁户,首先发了一笔。

  这赔进去的,都是哥的钱呀!

  刘汉少心头滴血,还是总想攮死孔融。

  …………

  除此之外,三学院的娃们也是气不过,哪怕三公府是在洛阳城里,看上去又豪华又大气,但是,被人挤兑走了,这个仇说什么也得报!再但是,那么多人,那么多争论文章,不是每回都能刊登在《大汉月刊》上的,连中缝都挤不上,所以工学院那帮娃们就自制了印刷设备,开始偷偷的办小报。

  只不过小报的层次没那么高端大气上档次,所谓的争论文章有时候也会不太入流,比如人肉了孔融家的家庭住址以及亲眷行踪,还揪出了孔融曾经说过的、做过的不太靠谱的事,甚至还有人把孔融编进小故事里,嘲讽、挖苦,含沙射影。

  悲催的是,这种小报居然火了……

  某小酒馆里,聚着一群喝酒解乏的洛阳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