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6章 周瑜的根本立场_大汉大忽悠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龙转告给你了么?三人不如一人!咋滴,敢情我这儿贴人贴粮的,还要再担上恶名么?要不是害怕我老妈被相亲,再给我鼓捣出个弟弟,我至于下这么大本么?

  “明公尽量招揽江东豪杰吧,无论如何,多一个人,总会多一份力。另外,臣有两位至交,可荐于明公。”

  刘备闻言,惊喜地问道:“不知子敬要引荐哪两位贤才于我?”

  “成德刘子扬,舒城周公瑾。”

  …………

  说是鲁肃向刘备举荐周瑜,但是周瑜第二天便也赶来了鲁肃家中,到此时就算刘备再傻,也应该知道这是他们先前商量好的,否则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

  想想也是,周瑜和鲁肃,一个二十多岁,一个不到三十,要是真能像鲁肃先前表现的那样淡泊,丝毫没有争竞之心,还能是年轻人么?

  或许这事连陈登都被蒙在了鼓里,故意向他献计,引得自己前来,然后再把局势说的危急一些,好使自己对他们更加重视。

  虽然想透了其中原委,但是刘备并不生气,因为二人并非虚言,“汉室正朔”的确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再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自己欲图扬州,而周家却是江东数一数二的豪族,如果能够将周瑜拉进自己的阵营,对于刘宠来说必然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所以,虽然此时的周瑜,乍见之下,只不过是一个样子好看的“小鲜肉”,刘备还是立刻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使得鲁肃、周瑜都觉得“倍儿有面儿”,自己这一步也算是走对了。

  这事要是从头说起,恐怕能一杆子捅回十几年前。

  刘汉少刚刚穿来“他们汉朝”那会儿,时任洛阳令的周异正是周瑜之父。假如那个时候刘汉少要是能挑选一个“伴读小书童”的话,或许还可以多拜一回把子。可惜那会儿刘汉少整天颠三倒四,茫茫然然,哪能想起这回事啊?更关键的是,学渣虽然知道“周瑜”,但是不保证知道“周异”。

  后来黄巾造反,天下动荡,周异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家,当时的周瑜也只不过是个小屁孩,除了接受命运的安排,跟着家里的大人们屁颠屁颠的跑,还能怎么样呢?

  再后来,小屁孩渐渐长大,闯荡江湖的时候便听说了“小霸王”之名。与孙策相见,因为二人同年,又脾气相投,好一番“久仰、久仰,佩服、佩服”,拜没拜把子,旁人不知道,估计也是一起看星星,一起看月亮,一起偷看女厕所。

  只是现实的残酷,永远没有“低裤”。谁又能想得到,孙文台那种人,居然能给皇帝当主簿!然后孙策全家便搬到了洛阳,与周瑜这位小基友生生的一撕两半,天各一方。

  阴差阳错,一晃经年,小屁孩变成了眼前的美周郎,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当然也有了一点傲气。

  假设一下,如果不是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