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9章 前虎军折断虎爪_大汉大忽悠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县,因临沮水而得名。沮水从山中而出,与南漳水汇合之后,又汇入大江,所以这个临沮县其实是可以顺着山中小路,连通南北的。只不过山中小路,大军难以行进,而且山中险要之地众多,随处可以设置关卡隘口,所以大军作战,一般不会考虑这样的地方。

  但是,为防万一,这些地方也不得不派兵驻守起来。

  关羽的大干儿子,虎爪校尉关宁,此时就驻守在临沮县以南,不足三十里之外的石门关。

  这道石门关守住了临沮通向山外的出口,假如真有汉正军顺着山中小路而来,别说攻破临沮不易,即便是真的攻破了,到了石门关这里,仍然会被堵着出不来。可以说关宁与习竺是左右护住了关羽的中军,但是相比起习竺需要直面史涣的第一师,也可以说关宁的任务是“既要紧,又清闲”,这也算是关羽对自己的大干儿子的一番眷顾。当然了,关羽也可能是考虑到关宁的个人威望与领兵才能,目前还都不及习竺,所以才有此安排。

  现在关羽要被迫撤兵了,关宁自然也得跟着爸爸一起走,但是作为关羽的大干儿子,关宁的消息自然是比较灵通的,知道爸爸的这条撤退之路不易,至少江陵城已经断供了粮草,所以关宁想在撤退之前,尽可能多的筹集一些,也算是为爸爸尽心出力。

  别看临沮处在山窝窝里,却是个有山有水,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粮产富足之地。于是关宁便下令,让临沮县长向朗多筹措一些粮草,好让自己带走。

  向朗字巨达,原本就是宜城人,因为师从司马徽,所以也算是荆州名士,得以被刘表启用。但是这位“名士”可不仅仅只会耍嘴炮,办事能力还是很强的,接到关宁的命令不久,竟然回复说,筹措到的粮食太多,不好往山外运,要关宁派兵来接。

  撤退这种事,早一点总是比晚一点保险,关宁原本心急,现在却又心喜,来不及多想便亲自带人前往临沮。

  到了临沮之后,向朗引着关宁,果然看到了一仓一仓的粮食,而后又发愁地说:“走水路得要船,走陆路得要车,可是这些东西,咱们临沮都缺。现在将军您既然来了,只能请您多想想办法了。”

  随后,向朗又为关宁设宴,打算边吃边谈。关宁不疑有他,随着向朗回到府中,怎料酒酣耳热之时,突然冲出一伙伏兵,为首之人没等关宁反应过来,便一刀刺入他的腹中。

  原来向朗幼年丧父,是兄长将他养大的,而他兄长之子,也就是向朗的大侄子,向宠,也是一个“向北派”。另外,向朗还有一位至交好友,正是韩嵩!

  有这二人给向朗耳朵眼里吹风,其实向朗也早就心向北朝了,向宠甚至还一直嚷嚷着要起兵,杀出山外,去爆关羽的小菊花。但是兄长将他们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