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52章 士燮的爱与哀愁_大汉大忽悠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从嘴里秃噜出来。就这,往往还能秃噜的跟书上不是一个味儿。

  所以士燮认为,中原人说话用的是“喉声”,交趾人说话用的是“舌声”,同样的一个字,用“喉声”发出来,便是字正腔圆,用“舌声”发出来就是……就是士燮的哀愁啊!

  …………

  原本好几年前,士燮就有了一种想法,既然让交趾人学汉字的经文诗词不容易,是不是自己可以根据“舌声”的特点,干脆再创造出一些新的文字出来,使它们的发音能够与“舌声”相同,同时所表达的含义却又能与经文诗词上的汉字相同。

  想法很好,但是难度很大,因为这无异于创造出一种新文字。想想后世之时,有网络和计算机,还要加上“敏感的原因”和“特殊的爱好”,集合数以亿计之人的聪明才智,才能够创造出“火星文”这种新潮文字,还时常把人看的一脸懵,何况现在只有士燮一人呢?

  然而现在,士壹不仅带回了《北邙通用字典》,同时还带回了一位老师。

  话说这位“老师”,年级不大,来头却很大,乃是陈郡袁氏,早些年做过司徒的袁滂之孙,袁侃。

  提起“陈郡袁氏”,感觉好像没有“汝南袁氏”那么牛叉,毕竟“汝南袁氏”有四世三公撑场面嘛。然而把年头往前数,其实“汝南袁氏”还是从“陈郡袁氏”分出来的旁支。并且,如今“陈郡袁氏”也并不落后于“汝南袁氏”,就拿袁侃来说吧,他爹,袁涣,民政部的;他叔,袁霸,农业部的;他三叔,袁敏,水利部的……

  士燮在洛阳求学、为官很多年,对于中原内地的世家豪族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对于袁侃本就高看一眼。然后与袁侃再一接触,发现袁侃虽然年轻,但是博学广闻,知书达礼。士燮喜欢《春秋》,他便与士燮聊《春秋》,士燮想要造字,他又与士燮聊造字。

  “敢问使君,究竟是栽树难,还是育才难?”

  袁侃对着士燮侃侃而言:“栽树不易,若是只为求活,倒也不难。将一粒种子随意抛洒于山野之间,它也能生根发芽,多年以后,长成大树。育才则不然,需要修枝剪叶,除草摘虫,若是主干扭曲,甚至还要绑缚固定,加以纠正,方可使其挺拔正直,早日成才。”

  这个道理浅显、简单,士燮自然不会辩驳。

  而后袁侃又说道:“交趾之人说话发舌声,便犹如一粒种子播于山野,即便是使君不加教导,许多年以后,它也会长成一棵树,只是这棵树会不会长成使君想要的那个样子,恐怕谁也无法预料。”

  道理还是很简单,士燮却深思起来,自己到底想让“这棵树”长成什么样?当然是想让他们尽快的知书达礼,学会讲文明,懂礼貌啦!可是自己辛辛苦苦努力了几十年,成绩却只有那么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