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四十五章 中德携手_奉系江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规模的生产,而且我们还在摸索研更符合中国人需要的武器。诸如飞机,坦克我们已经开始生产了。”

  兰德尔虽然已经很高估奉军了,但是没有想到,实际情况更加惊人,飞机和坦克都是相当复杂的东西,如果能够生产,也就意味着奉军有了相当程度的工业体系,这实在是太令人吃惊了。

  “巡阅使先生,你理想中的合作又是什么样的?”

  “当然是全方位的合作,不必仅仅局限于军事工业。包括各个方面,首先就是商品贸易,我们从德国采购机器设备,同时向德国提供粮食和矿石;其次是经济交流,我们可以互相开放市场。允许德国来华直接投资办厂,可以享受政策优待;第三就是人才交流。我准备向德国派遣一大批留学生。到德国接受高等教育。”

  兰德尔听完了张廷兰的设想,也在心里头挑起了大拇指,这位年轻的统帅并没有局限于具体的内容,眼光极为开阔,很显然对方图谋也非常远大。

  “貌似这个jihua对中国方面的好处更多一些,对德国的帮助十分有限啊。”

  “兰德尔先生。这是双赢的合作,事实上对德国的好处还要更多一些。”顾维钧在一旁笑着说道:“目前东三省光是粮食,每年就能出口五百万吨以上,如果能够出口德国。就能解决德国的粮食短缺问题。而且这些粮食并不需要用黄金来结算,我们可以以物易物,直接换成机器设备,这对于德国来说,是非常合算的生意。”

  听到以物易物四个字之后,兰德尔顿时眼前一亮,这个提议的确打动了他,战后德国最大的困难就是战后大量赔款,造成严重的货币贬值,马克有变成废纸的趋势。货币贬值也提高了进口的成本,就算有粮食,德国也买不起。

  可是如果直接以物易物,则能够跨过货币一关,对于德国来说,绝对是一个福音。在历史上,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经济能够快速腾飞,很大程度上就是德国采用了劳动券,绕开了货币一关,直接以物易物。

  南京政府也和德国有过贸易协议,将中国的矿产资源都押了出去,换取六十个德械师的装备,从贸易的角度来讲,中国简直就亏大了。张廷兰当然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他换取的不是装备,而是设备和jishu,将生产武器的关键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兰德尔彻底来了兴趣,笑着问道:“这只是第一项,那第二项还有什么名堂么?目前德国企业资金短缺,想要投资中国,恐怕难度很大啊!”

  顾维钧笑着说道:“投资不一定直接投钱,德国可以通过jishu入股,也可以通过设备入股,我们的合作方式绝对十分灵活,会真正考虑德国的困难的。”

  张廷兰看了一眼兰德尔,又扫视了一下其他的德国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