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零九章 拥抱穆盟(上)_辛亥大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真纳逐渐了解,为促进技术进步和研发,杨秋专门成立了搜集国外新技术的机构,只要知道外国在研制什么。南京和军方就向国内相关企业下达同样的要求,还根据重要程度拨款扶持。这样既能确保跟上世界技术进步,又能减小企业投资新技术所需资金的担忧,还能在技术成熟后确保产品化。当然这样做非常费钱,连杨秋都说国防部每年仅技术投资就高达2亿元,是一种广泛撒网的原始手段。但真纳却认为非常不错,能帮助新兴工厂追赶发达国家提供动力。

  最后在真纳的强烈要求下,杨秋又陪他参观了郑州工业集团。“一座城市一个集团”的盛景让穆盟官员非常感兴趣,既惊讶郑州集团几乎覆盖整个城市的庞大规模,更羡慕军工流水线上一门门大炮和一辆辆战车,当介绍每年可以交付包括数百辆坦克在内的大量军事装备后,他们甚至有把整个郑州集团打包回伊斯兰堡的冲动。

  参观时杨秋也旁敲侧击想搞清楚真纳此行的目的,但这位“律师先生”的嘴巴比想象的牢很多,滴水不漏一直说是来学习经验寻求互补。这种对工业格外热心的景象让陈果夫暗暗挠头,拖在后面拉住王正廷:“王兄,你说这些人搞什么鬼?难不成英国还会允许他们发展自己的工业吗?”

  王正廷在法国历练多年,深刻研究过英国的殖民手段,所以望着真纳的背影笑道:“穆盟和印度寻求独立很久了,欧战时英国骗他们只要参战就可以自治,战后却又反悔不予承认。不过考虑到安抚,英国这些年让不少人加入军队,也给他们有限自治,可重工业他们清楚得很。”

  “这么说。他们是想借我们对抗英国?”

  王正廷点点头:“不管结局如何,南洋大暴动已经动摇荷兰的统治基础,副总统借机插手西婆罗洲和纳土纳又等于挑战英国底线,这些他们能看到。南洋现在已经是民族独立运动的中心。所以他要看我们的态度评估实力,看看我们能否真的对抗英国,才能考虑是否合作。”

  陈果夫明白后又问道:“那你说,副总统会不会真插手印度?”

  “不知道。”王正廷不想猜测杨秋的心思,但语气却不看好这样做。别看国内工业发展迅速但和欧美还有不小差距的,还有很多民生问题亟待解决,就目前看也只能算打好了基础。太早插手国际事务并不符合利益。而且印度和中亚实在太复杂,且不说被英国搞得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苏联又紧紧盯住那里,光是上亿穆斯林信徒就足以扰乱西北数省的长期发展。

  印度又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三亿人口,加上钢铁石油和富饶的恒河平原,工农产值实际已经接近英国本土水平,如果丢失大英帝国就会沦为世界二流。所以这颗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