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62章 战机的竞争_工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工程学的进步速度,显然明显滞后于科学理论的发展,这问题,也正困扰着四大重工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研发的气冷式发动机。

  天梭II型双翼飞机的量产,毫无疑问得益于各大重工中小型模锻液压机的投产,这对于材质、应力要求严格的发动机产业。毫无疑问是最大的推手,而这也直接催生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发动机产业,对于如今中国的航空业而言显然是一个重大利好。

  从欧洲传来的消息,3个月前。引领欧洲航空业的法国,水冷式发动机的功率已经突破200马力,这已经接近了天梭II采用的工字发动机功率,不过,早已开始气冷发动机研究的江南重工、北海重工已经拿出了最新型的星型气冷发动机。

  解决了气冷布局、发动机腔体浇筑等技术后,江南重工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太行I型航空发动机。输出功率已经史无前例的达到了420马力,北海重工生产的木星I型发动机,功率也达到了设计师期望的400马力,当然,来自北京国家科技发展委员会的指示,对V水冷发动机的改进工作仍在继续,虽然水冷发动机用于航空已现颓势。

  秦铠自然知晓,通过增加汽缸数和强化整体设计,V型水冷发动机最终功率确实也可以达到或者接近目前中国自产的两款星型发动机的水准,但是,更复杂的工艺也意味着更重的发动机自重,更低的推动比,这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航空工业而言,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弊端。

  但是,对于民用领域或者是出口型产品,制造已经规模、价格更具优势的V型水冷发动机,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资源,更何况,国产V型水冷发动机在技术上拥有领先的优势,军用技术的民用化,足以催生一系列的产业链……

  而各大重工自然明白新型气冷发动机出现的价值,马尾重工、北海重工、江南重工、北方重工立刻拿出了联合开发方案,分别联手组建了日后成为中国航空业支柱的南方重航、联合北航两家飞机制造厂,而在2010年春节后的一个月里,两家飞机制造厂分别拿出了这时代第一款推力超过400马力的全覆式战斗机。

  由江南重工、北方重工联合组建的联合北航飞机制造厂拿出的是自行研发的双翼猎鹰战斗机,而设计上更激进的,马尾重工、北海重工联合组建的南方重航飞机制造厂,则推出了全新设计的单翼战斗机――鹞式战斗机。

  基于当前工业基础的原因,同时兼顾到重量的问题,这款被命名为鹞式战斗机,到没有激进到采用后世普遍采用的铝制机体,而是采用了更容易加工、并且相对重量较轻的木制结构,负责设计研发的黄日升的设计小组,以近乎自虐的心态设计了这款全木结构的飞机,每一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