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5章 充满活力的国家(二)_工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理,按照88期的教育规划。首都师范学院已经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学院,是不是还需要建立起省府的师范学院?”

  “季直,这方面你做的很好了……我并非要全盘打破什么旧体制,尊师重道一直来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但是,新的时代。显然不能在全盘延续旧的传统!中国的崛起,或许很快就会来临,但是,要建立真正属于中国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教育的普及,更需要的让我的国家成为一个兼具科学探索和科学创新的国家,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的真正未来!”

  秦铠侃侃而谈,其实这教育的问题也是困惑他许久的事情,南洋教育体系的崛起,已经在8年后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效益,举国之内的学子纷纷踏上前往广东的求学之路,而随着教育部在北京兴办大学的建立,至少,一个粗具规模的国家教育体制已经有了雏形。

  而秦铠念念不忘的,自然是后世新中国经济崛起是的阵痛,当教育产业化之后,尽管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博士生产线,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杰出科技人才,几乎是空白,就是人才的储备,也呈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以至于那位备受尊敬科技元勋钱学森临终前依然无法忘怀他的困惑,“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张简听到秦铠这个命题后,琢磨了片刻,脸都有些黑了,南洋大学、马尾实验室、南洋重工如今可谓是代表着这时代国内最高效的教育体系,这样的情况下,秦铠还根本无法满足未来国家发展的需要,这让他也立刻有些找不到方向了。

  转念一想,他立刻想通了另外一点,各个省提交上来的教育改革,显然是完全不合格的策划,目前而言,即便仅仅依托如今的南洋教育体系和衍生与南洋教育的北京诸多大学,也暂时能满足整个复兴党的人才需求,而秦铠希望的,显然是从法理地位上建立一个能够传承科学精神和传统道德的教育体系……不过,对于如何来做,他实在是感到无从下手,

  正在张简有些沉默之时,旁边的曾纪泽忽然开口道:“总理,我和英国公使鲍尔也曾讨论过英国本土的教育,英国人以剑桥大学为楷模,莫非你的意思是要筹建像这一类的学术性高等学府?”

  对于曾纪泽忽然提到剑桥大学,倒是有些出乎秦铠的预料,其实,在他想象中,这时代已经成立百多年的哈佛倒是更合适的学习对象,不过,秦铠很清楚一点,真正禁锢创造力的,其实是思想上的困局。

  这也是他真正担心的地方,复兴党提出了一系列的宪政治国方针,也有自己的纲领性文件,但是,他也深知一点,在中国的崛起道路上,有限的一党制显然是必由之路,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和老太祖的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