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1 下安南,做大事_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必不是件好事。

  处理完岷王府的事,那就是正事了。

  首先是陈维崧带着学生三人立马出发去南京,去那里搞一次科学的开眼看世界演示以及杨子正命名的热气球飞行演示。

  陈维崧三人接到命令后立马去准备了,他们去到南京做完演示就会在上海直接坐海船下安南与杨子正会合,杨子正让陈炬与姬石平去护着他们三人。

  打发走了他们三人后,就是本部这里了,最多准备五天,他们就要启动南下了,准备得够久了。

  中午,杨子正宴请了昨天来参加婚礼还未离去的官员与乡绅们,等大家一顿吃喝之后就把大家送到了码头。

  “谭知州,陶知府,接下来的春耕中华邮行必定会配合官府把这最重要的事情给办好,还请两位放心。”

  “哈哈,杨公子,我等放心的,这些年来我们宝庆府在中华邮行的协同下年年丰收,所以我等自知该怎么做。”

  “是的是的,杨公子,你且放心吧,不会有人在春耕上生什么事的。”谭知州也是保证。

  “哈哈,那就好,辛苦二位了。那各位,感谢来参加子正的婚礼,耽搁各位的正事还请见谅,给各位备了份薄礼还望各位莫要嫌弃,子正就不多送了。”杨子正跟各位抱拳,准备把人送走好忙自己的事。

  “慢着,老夫还有一事厚脸向杨家公子相求。”陶知府突然喊一句大家都有点懵。

  “敢问知府大人有何吩咐?但说无妨。”杨子正也是一怔,立马问道。

  “杨公子诗才不菲,这春耕要来了,要不作诗一首?”陶知府笑吟吟的说道。

  “好,这个好。”众附和,杨子正苦笑。

  这诗词真不是他擅长的啊,他低头沉思了会,专门完春耕的诗词还要是清代以后的?

  有了,就它吧。

  “高畴新雨足,布谷唤春耕。

  千亩回村绿,三家结舍平。

  犊肥田竖喜,鸟起草人醒。

  惟有田翁乐,悠然候岁成。”

  “好,好,杨公子这句‘惟有田翁乐,悠然候岁成’妙也。但愿我们这宝庆的所有庄稼汉都能如此。”陶知府很是满意。

  “陶知府谬赞了,子正不过会瞎写几句打油诗而已。”杨子正苦笑。

  “那杨公子的打油诗再写一首呗,我也好拿回去挂在书房。”谭知州打趣道。

  “啊,哪还能再写一首,这春耕诗能写一首就不错了。”杨子正摆手。

  “咏春的也行嘛,不一定是春耕的。”

  “对,对,再写一首呗。”众人起哄。

  “你们,唉,我,我想想,我想想……”杨子正四处看了看,也没啥可借物咏春的啊,山?水?草?树?鸟?花?人?风雷雨电?

  呀,有了。

  “咏蛙吧。”杨子正清了清嗓子。

  独坐池塘如虎踞,

  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嚯,杨公子这诗……啧啧,写得好写得好,够气势。”一些当地的读书人纷纷点头。

  “呀,杨公子这诗本官真是求对了,哈哈,妙,妙,妙也!”谭知州很是开心。

  ……

  这官场文人之间总喜欢搞些诗词歌赋的以示他们的高雅,杨子正也是没办法,随便背两首糊弄过去了就行。

  到了二月二日,龙抬头之日,在南方正是草长莺飞之际,漫山遍野的弥漫着一股青草的春味与花开的香味。

  杨子正接过母亲刘松兰用地菜煮好的鸡蛋,然后听着刘松兰的碎言碎语的叮嘱,还有祖父母以及父亲弟弟妹妹们的送别声。

  中华邮行浩浩荡荡的十几艘船便离开了高沙市的码头东行而去。

  下安南,做大事。

  杨子正正式带着众人开启了新的篇章,看着三个妻妾的兴奋他也是苦笑,本来不打算带她们的,但是一想这一去可能数年不回,不带那岂不是浪漫了……大家的青春年华?

  不仅是他父母反对,他祖父母也反对啊。

  带就带上呗,四十几个泰州学派的学子都带上了,宋应星没带,他才从江西来到这湘西南,又让他跟着去安南?老人家经不起折腾。

  其实他在这边的学堂带学生也挺好的,在这边学好了再去安南做事也可以的。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