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0章 成为教科书的人物_我拍戏不在乎票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因为楚舜作为当世第一导演。

  “嗯——现在说就没意思了。”楚舜思索片刻后回答。

  爱部长点头没再多问,会议也开始,大家们讨论着对乔伊斯作品的看法,说句实在的,楚舜这货也没看过,跟风看了本《都柏林人》,全程划水。

  “船长有什么看法。”爱部长cue到楚舜。

  “我对乔伊斯先生的了解并不多,喜欢看的就是《都柏林人》。”楚舜说道:“既然起身了,那么我就说说,乔伊斯先生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可能性。”

  这话题挺有意思,在座的大家们认真听着,其实能够倾听的能力,比起倾诉的能力更难,特别是在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总有“你在教我做事”的想法。

  “说说尤利西斯,他有没有可能改编成电影。”楚舜说道:“首先从内容上很难,《尤利西斯》大量意识流小说的意向以及用词,连翻译为其他国家语言都极难。”

  “我记得没错的话,在六十年代末施特里克先生曾改编拍摄。”楚舜摊手:“完全复刻的剧情,又没有达到意向,让这部电影被诸多人认为是失败作品,我没看过不做评价,总之没获得大部分观众认可。”

  “文学作品的改编其实有两种,一种是保留故事框架,一种是包括核心意向夸奖,后者如同黑泽明与莎士比亚……”

  穿越到元地星,楚舜除了一开始全球旅游,其余休息时间几乎都是看看电影和小说,理论知识是相当丰富。

  会议持续三个小时左右,期间会有咖啡、红茶等饮品,每半小时还会送来西点嘉宾不会饿着,一群精英的畅谈会,也叫做“头脑风暴”,会议上出现许多有趣的思路。

  会议结束时,也不知是谁提议每人创作个短篇,楚舜都没来得及反应,应声而起的赞同票“的确有灵感想写点东西”、“原则上我同意,题材也不能规定死,我可以写一篇杂记,就叫《都柏林的星期三》”、“有趣的想法,但是写作很慢”、“都柏林的星期三,必须要突出我的颜值”……

  包括楚舜在内共十六人出本短篇合集,一旁的他突然想到小学时的一篇课文莫泊桑写的短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描写了左拉、屠格列夫、都德等大文豪的畅谈会。

  而现如今,在《都柏林的星期三》中似乎也要成为被描写的“人物”。

  末了,短篇合集的书名起了争议——

  “叫《新都柏林人》。”

  “不如取名为《特洛伊木马》”

  “尤利西斯献木马计,我赞同这个名字。”

  “我不赞同,要突出每位作家,叫《十六声夸克》。”

  “十七封信件不是更好吗?”

  ……

  楚舜目睹争执,感觉挺有意思,他说道:“那为什么不叫《爱尔兰人》。”

  建议一出,在场大家们议论声逐渐变小,或许不是最满意的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