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百十五.帝国银行(下)_大汉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赐,陈球几个宰相看着合上议案,低头沉思的刘宏,心里都是紧张了起来,要说起来他们这几年平时闲着无事就经常被刘宏叫去皇宫内,听几个帝国大学专门研究经济的学讲解一些关于国家财政的问题,时间长了,也都算得上半个专家,对刘宏来说,内阁省最大的作用便是替他处理政务,而良好的国家财政无疑是前提。~~.~~

  帝国的经济理论著作,除去刘宏本人撰写的一些手札以外,便是被刘宏列为帝国大学必修的《管子》《盐铁论》等前人的书籍,当然除去管子,像《盐铁论》等书籍里的错谬之处全部被纠正了,而在深入研究《管子》的基础上,帝国的学对刘宏提供的手札进行了解读,可以说帝国的学们在经济理论上的研究已经过了帝国的经济和生产力基础,这也是刘宏一直没有建立银行的原因。

  帝国的经济,一直以来都是属于封闭式的庄园式经济,虽然刘宏在登基以后,促进了帝国的经济进化,将一些新的生产技术和豪强世家分享,展了大批工商业,同时推进了农业转型,而大运河的开通,也使得帝国南方和北方之间的商品流通量增加了,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帝国的经济远远还没到刘宏所期望的地步,起码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持续转型,稳固,方才算得上有所成就。杨赐,陈球等人虽然是天下名士,在帝国的官僚中也都是清正之人,可是人总归是有私心的,就比如帝国银行,他们七个内阁省的宰相之所以如此上心,还是在于利益二字,很明显帝国银行将是一个掌握国家财政的强力部门,他们都是想在自己还坐在内阁省宰相这个位子上。能够在帝国银行的建立中谋取利益。

  对于杨赐他们的心思,刘宏又怎么会不知道,而且他也并不意外,人性就是这样,能面对利益而不动心的只有很少的一些人,这天下间大多数被称为名士地人中又有几个真正是无欲无求,所以只要不触及到他的底线,刘宏不介意将利益分给其他人。但是他们必须守规矩,不守轨迹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刘宏轻轻放下了手里的议案,他的动作让杨赐等人都是直起了身子,看向了他,因为他是定规矩的人,没有他的同意,没人敢动。

  “朕准许内阁省的议案。但帝国银行目前就先在河洛一带施行。”刘宏最后准许了帝国银行地建立。但是却限制了帝国银行的范围,算是带了些试点的性质。

  听到刘宏同意,七名宰相都是喜出望外,不管怎么说,只要帝国银行能建立起来就行,几年之后自然会展起来,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帝国银行的利益分配,不过几人谁都不敢先开口,要知道这一个不好。给天子一个不好的印象,那可就全完了。

  “除了帝国银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