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八十一章 咱家指哪,你们就得打哪!_司礼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这理。

  魏公公治军,不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鱼水什么的,他就要一条——咱家指哪,你们就给咱家打哪!

  要将这一思想做为全军始终灌输、并牢牢执行的铁律,他魏公公就必须赏罚分明。

  跑的肯定要罚,这是没说的。

  纵然是乌合之众,也分个三六九等。

  这听着动静就跑的,便是那最次等的,最靠不住的。

  兵败如山倒就是说这帮人,他们跑的倒是快,也能把命保住,可到时再想把他们聚拢起来可就是难于登天了。

  而趴着不动的,其实也不行。最好的兵是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既能保持不乱,又能及时组织反击。显然,趴着不动的这些个家乡子弟们够不上好兵的条件。

  但必须要赏他们的!

  这是毫无疑问的。

  或许趴着不动的同样也是吓怕了,甚至于吓的失去了本能反应,但在魏公公眼里,却是可以塑造的。

  为啥?

  原因很简单,趴着不动一可以减少伤亡,二就是还能把人召集起来。负隅顽抗也好,拼死反击也好,总要有人手。

  跑了的到哪去召唤他们?

  那跑了的,魏公公就是拿剑在脚下画条线,指不定就绕着线跑呢。

  也就趴着不动的能够用上一用了。

  “敲鼓!”

  等人回的差不多时,魏公公下令敲鼓。

  三通鼓毕,号令传下,各营管总马上拿册点人。

  若名在册中人却不在的,一律勾选,不杀头,只清退。

  一句话,你不回来就别回来了。

  晃荡了这么久,那跑的再远的听到号声也当回营了,这时候还没回来,魏公公还能要他们?

  态度决定一切!

  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性质上可是天壤之别。

  …………

  号令一下,校场上就动了起来,不过却很乱。

  因为,除了亲兵营分任了标领,明确了上下指挥体系外,其余马步四营还属于草创期,具体的上下级和指挥体系根本没有建立。

  负责这四营具体的其实就是原先“拉人头”出成绩的那帮人。

  如郭七癞子因为“人头”最多,营里都管他叫一声“总头”。

  其余的,有营头、分头、队头,基本上还是按在肃宁出发时编练的十营为基准。

  这也是魏公公当初招兵时许下的承诺,如今,他可没法过河拆桥。

  曹文耀和伍福铭带来的那几十名武骧右卫的军士,目前只是负责训练,也未有实际差事。

  这一点,王永寿曾过问过魏公公几句。

  魏公公答说待队伍训练完毕,南下前再做统一安排。

  这也是应有之意,王永寿也说不出什么,毕竟他派的坐营官人魏公公认了,调来的军士现在也都是充当教头,不是当普通大头兵使。仅此一点,足以说明小魏确是把御马监上下包括王公公放在眼里的。

  乱的原因就是这些个大小头头有人跑了,有人没跑,这会分在两边,一时半会叫他们统计出手下人,还真是有些难。

  最终,在闹哄哄快半个时辰后,清点结果报了上来。

  一共少了十七人。

  没什么可说的,魏公公发话,这十七人不回则罢,回了则领包袱一人发五十文打发回乡。

  随即,高台上小旗一打。

  魏公公沉着脸看着数百方才逃跑的家乡父老们,最后目光落在自家姐夫王有福脸上。

  被小舅子这么看着,王有福不由羞愧脸红,低头不敢看小舅子。

  马文庆等人瞧在眼里,一个个也打鼓:怎么,魏家老二莫非要拿自家姐夫做法给他们看?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