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6章 下马威_末世帝国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结结实实,令其再难兴风作浪,只好自找台阶下

  “那……那好,本将改日再向永兴侯当面请教。”

  陆敬偃旗息鼓,座下又有说话之人

  “大王,臣李旭有话要说。”

  见是御史大夫李旭,咸王顿是心烦

  “御史大夫,燕公子刚返陔陵,你有何话要讲啊?”

  “臣想问燕公子,既是歧国世子,是忠于歧国,还是忠于我咸国。”

  李旭之言如重磅炸弹凭空炸开,一石激起千层浪,众人无不议论纷纷,赵逊等诸将无不侧目而视。

  百里燕此时也被“御史大夫”吓了一跳。

  倒不是李旭的言论能动摇他的地位,而是“御史大夫”这个官职出现在八百多年前,但从梁朝创立至今,很少有诸侯国设立,即便是在梁朝最开明时期,也很少置御史大夫,因此御史大夫不是常设官职,非常之冷门。

  御史大夫作为言官,有进言劝谏卫御君主之责,但是这个职务出现的太早,制度与当下政治体制、权利架构不配套,因此御史大夫又有“亡国大夫”之说。

  究其原因,御史大夫相当于检察院,有权检举揭发不良官吏和危害国家利益的政策,辅佐丞相和督吏,选拔和考察官员,监督贵族,但是御史大夫多数又都是死脑壳,很容易被利用。

  由于中原版图巨大的原因,各朝采取分封制度,奴隶贵族制度甚至是部落制度,是天子控制国家的重要手段,而御史大夫出现在半奴隶制时代,本就超出了制度所能承载的体制权利平衡力。

  由此导致御史大夫名不副实,成为捍卫核心贵族阶层,对下制压下层官员,进而严重阻塞了人才向上流动和庶民晋升的通道,造成政局动荡,武将叛乱的元凶。

  有些诸侯或权贵私下做了些有违规制的事情,诸如铸造一个青铜鼎,结果发现重了两斤,按例就成了僭越礼制,轻则罚款通报天下,重则降级甚至削藩。

  于是有御史大夫立马去翻祖制跟天子说,某某那个谁,铸造铜鼎僭越了规制,赶紧废了他,不废了他,你就是背弃祖制的昏君。

  如此御史大夫就像斤斤计较的深宫怨妇,到处告刁状,历朝历代因御史大夫导致的叛乱不胜枚举,由于版图巨大,等到平叛大军赶到,往往可能是半年后,而且还不算决策和路上消息往来的时间。

  因此各诸侯国极少设立御史大夫,设立此职往往并不是什么好的政治信号。

  高勋作为长史,应该非常清楚“亡国大夫”的弊端,赵逊也没阻止,百里燕不得不怀疑是太子撺掇咸王重起御史大夫的用意。

  到底是西寰在背后摆布,还是太子有意为之,如果是西寰,说得通也说不通,如果是太子,这一招可谓是相当厉害,但太子年少,他有这个城府吗?更何况还有西寰的压制。

  而且今日刚进城,无独有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