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86章 京城的商业格局变化_挽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方纺纱的技术之后,内府开办的棉纱棉布工坊,招募了大量的女工,这些女工的工资大多在3元每月,极少数人则达到了4元每月。

  这样的收入,几乎是过去一名普通男子月收入的一倍或以上。而有技艺的工匠,月收入的水平不会低于元每月。而京城大米的价格虽然持续上涨,但是也差不多稳定在了元每石,而小麦面粉却从元每石下降到了元,粟米的价格则维持在了1元每石。

  也就是说,现在光是一名成年女子的月薪,便已经足够养活一个五口之家了。而没有技艺的成年男子,每月收入还不及一名成年女子。但即便是如此,京城百姓之家的收入也基本上提升了1倍。

  因为京城各类工坊的开设,使得京城除了粮食以外的日用品开始持续下降。比如价廉物美的玻璃器开始取代了一部分陶瓷器具的市场;铁木制品开始取代了来自南方的竹木制品;最为关键的还是,原本充斥着各类南方布匹的市场,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除了松江细布、京城标布之外的低劣棉布了。

  而松江细布之所以还占据着一部分市场,完全是因为苏州染色技术的出色,因此比之北京标布色彩艳丽,更为较富裕的百姓所喜爱。

  但只要是内府掌管布匹贸易的人员都知道,松江细布的这种优势很快就会消失了,科学院研制出来的漂*,不但大大缩短了染色的成本和时间,而且漂白的效果比之旧漂白方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科学院、文思院不断的推动着科学研究,并积极的把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京城现在的行业已经快要突破200个了,这一年内增加的新兴行业就差不多达到了过去京城原有行业的一半。

  而随着这些产业的不断发展,原本以内城为中心的京城格局。确切的说,原本围绕着皇城为中心的北京城,现在却渐渐变成了以外城琉璃厂及左安门为中心的工业区,以南居贤坊、思诚坊为中心的商业区,以阜成门大街为中心的煤炭、建材市场。

  原本固定日期开市的内城集市,开始悄无声息的衰落下去了。那些抱着将本求利,囤积居奇思想的旧商人,也不得不重新应对京城商业格局的大变化。

  京城各商家重视老顾客,重视官宦家眷,而轻视新顾客,轻视本地百姓的风气,迅速被改变了。

  各家商铺也从针对达官贵人的进货销售,改变成了面向京城平民百姓的销售市场。

  丝绸、古董、香料、高档的苏式家具,开始让位给贴合于市民消费的中低端日用品。

  由于市民的消费习惯便是追求物美价廉,因此各家商铺不得不降低商品价格和减少利润。

  不过这些商人们很快便发现,虽然中低端的日用品利润不及销售给达官贵人们的高档货物盈利大,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